谢炳勇 官方网站

http://xiebingyong.zxart.cn/

谢炳勇

谢炳勇

粉丝:390615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谢炳勇:1968年 农历八月初二生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民安公社北海大队文亚仔村 1985年,遂溪师范毕业,水彩作品获得全省师范学校作品联展第一名,同年毕业分配到湛江市四中执教美术。 1990年...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国画家王维新、谢炳勇对话高更

  高更,在2007年11月之前并没有认真研究过他,虽然2006年王维新老师要求我临摹他的素描,但世事烦乱,都来不及去做。2007年11月10日谢丙勇江山美眉文献展,媒体说我的画像高更也不像我,王维新老师看了我第二次丝绸之路的作品生气了,生气的原因是没有2007年1月至5月份写生的好,退步了!!!并要求我到国外去找一找,国内没有再好东西给我看了,第二次要求我研究高更,并仔细分析高更整个艺术风格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在第三次写生时,总结出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如果在现场完成的又画得好那是最理想。

  2、如果现场画得不够充分,你可以尝试着当天回来宾馆把他完成,如果回到宾馆画得还没有现场画时还好的话就别回来画了,保持现场未完成状态。

  3、对外常让你非常感动的画面你可以回来尝试着画一种看效果如何?并且反复叮嘱我一定要反复研究高更,故此我把书店8个版本高更的书全买回来,反复研究,王维新老师还要求我要临摹,王维新老师批评了我不要过分作秀了,要多研究,先把画和书法写好,但还是表扬一句:我们小谢不管画得再差也比那些凭照片画得好。我回顾2007年8月至10月新疆之行作品差的原因有三点:

  A、想得太多了又只画美眉,像王维新老师所说那样,都千篇一律一个姿态。干吗不画一些现场的动态呢?

  B、心静不下来,见媒体作秀作多了、浮燥!无法与画面融在一起。

  C、画面太大了,在没有去新疆之前,王维新老师要求我再大也不能起过对开,我牛B一下子搞个比整开还大的来画,路途遥远,又是斋月,不能吃饭,体力不够,时间太忙,每天回到住处已筋疲力尽,又无法补充完成。近日我都在不断自己安慰自己,就是全部失败了也要尝试,这次王维新还是挑出10几张精品出来,从近日研究高更可以看出林凤眠,王维新及王肇民先生均从高更那里学了不少东西,有人当心我研究高更会影响我的个性,我想这是忋人忧天,谢丙勇的思维是东方的思维,是无顺序的,偏主观性思维。很多人认为我画面有音乐的节奏感,也有人认为我是从高更那里拿来的,我觉得可笑,只能说我们两个人由于成长的环境等因素而达成一种不某而合,色彩节奏……我是专程从山那里买来的传统京剧脸谱的剪纸学来的,脸谱是由不同形状和不同的色彩构成,它每处画的色彩最多6-8个色彩,并且主要为墨、白、红、黄、蓝、绿,然而红、黄、蓝、绿再作不同明度变化来构成想要的画面,高更是从日本版画吸收过来的,日本的版画是从中国学来的,林凤眠不管怎么做还是没有东方人做得地道,他的这条路还没有走完,它的造型是当“画”出来的,我谢丙勇的成就是“写”出来的,王维新老师就是强调这个问题,问题就是出在这个“画”和“写”字,也就是“形”和“神”问题,也是我一直以来要达到两者统一高度,也可以说是如何反把“形式”和“笔墨”统一起来,问题是如何把王肇民和王维新的东西融合起来。也是王维新老师不断强调我如何把握好感性,并恰刻好处地把理性融到感性,并且理性恰当好处地被感性利用,这就是艺术至高境界,这就是王维新反复让我研究高更的目的,由于我是东方人偏于写意,稍有不慎画得就“空”,又由于高更是西方人偏于写实,稍有不慎又画得“死”。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入手来研究高更。

  第一:比较谢丙勇和高更特点和经历异同。

  第二:A、高更不同阶段学术之论。

  B、谢丙勇不同阶段学术之论。

  第三:对高更不同阶段作品进行临摹,我认为这样才有效果。

  第四:PK高更、指出他失败之处,这是非常重要。

  两个人相同之处,特行独立。一生充满争义,漂泊与流浪(谢丙勇于2004年才稳定下来)找寻与放逐是一生内容,画面均有懒散,梦幻般,超越文明社会,两个人对维持自己完美的形象一直都不感兴趣。执着孤独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极度自我和执着支持渡过了人生的难关。两个人母亲都有较高修养均出生在海边,具有冒险家精神,为了理想而甘愿牺牲自己,天真而狡诘,犹豫而坚定的艺术家,高更出生在1848年谢丙勇出生在1968年,高更大谢丙勇120岁,是谢丙勇的爷爷的爸爸的辈分的人,高更出生于动荡年代,1855年迁文化回法国,进入神学院,当船员海军、参加普法战争。谢丙勇于1968年,正值文化革命。小时在二个野蛮小岛度过,12岁进城里读书,13岁考入师范,17岁教过中学,办过美术武术班,下过乡照过物,被学校开除,到深圳寻发展,在深圳读大学又做地产2000年又进广州美院,中央美院上学,2003年又在北京做房地产,2004年又回深圳(东海岛—湛江市—遂溪—深圳—广州—北京—深圳)两个人均以动荡的方式过了自己青春期和人格定型期,这与一般艺术家形成模式贸然不相同,这也为两者传奇的艺术生涯埋下了伏笔。高更25岁时开始从事股票经纪人工作,13岁(1981年读师范爱上美术)。王维新激发了谢丙勇的艺术野心并成为领路人。两人对于艺术的本质有着非常崇高的看法。两人都是有双重性格,敏感和翘勇、对异国风情和原始艺术都充满憧憬。两人都一直尝试如何行动,这是主要信仰,也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我们先研究高更各时期艺术风格演变过程(这也是王维新老师反复强调的)

  第一阶段:1876-1880年(28-32岁)。在这期间,高更不断尝试新技巧,购买德加其印象派大师作品来研究和临摹,因此这期间的作品绘画方式深受印象派的影响,不过连续的笔触是他的新手法。他用强烈的色调去分离不同的颜色主调。这个阶段,高更并不是强调光线和气氛,而以柔和的方式来处理画面,并且适当地改变背景,强调郊外的主题,对捕捉色彩瞬间的变化特别着迷。

  第二阶段:{(1880-1886年)32岁-38岁}高更十分鄙视“科学化”的印象派,印象主义倡导忠实自然的学说,尊重自然给人的任何印象,无须调整,修饰、重组画家感受,个人情感在自然面前没有地位。高更主张善用自然而非机械地模仿自然认为坚持主观感情在绘画中的表现为是艺术家的责任,绘画应该包含一切、文学、直观、超凡的手法与技巧,一个人的见识…..甚至音乐,都是绘画的一部分。高更认为绘画应该反映画家的个性,只要艺术家认可就可行,画家不应只是模范的感受者,他应该知道怎样重组自己的感受。并以最契合主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这些当然不是自然中现在就有的。(用心大胆,非写实性的表现 和装饰的简洁性甚为欣赏)。

  第三阶段:(1887---1891年39岁---43岁)1887年在马提尼克的作品。色彩运用更加自由。大胆、尤其是对于色彩的应用,他擅长从红绿对比来表现热带植物。1888年,高更达到了创造性的独立绘画风格。尝试新的方法,用新的角度观察事物。在风格上,高更已经与印象派彻底地分裂。大块平面的色彩自然地出现在画面上同,完全没有明度的差别,他用墨线勾勒色域和形体。这明显地借鉴了日本版画的风格,此时高更已不再考虑任何的技巧绘画理论,而是用笔表达内心的感爱,他的作品已开始涉及象征的意味。(德尼曾经写到:因为高更,我们了解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种转换、一种变形,是知觉的一种激情表达,追求原始绘画的气质)。

  第四阶段:(1891年---1903年43岁-------55岁)

  本阶段,高更在塔希提岛找到了追求的感觉,情境和真正的“野蛮人”。他重点在于对色彩研究,塔希提时期的绘画代表了高更的艺术高度。探知高更对色彩的定义及应用的看法,从他信中就能窥见一二:“没错、暴力、主观的色彩可能出现在我的画中,它们的确存在,但有时在音乐中,音调的重复和单调的和谐都是刻意经营(理性存在,这就是王维新老师反复强调我要研究所在),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中便采用了这手法。(像文学一样比喻、拟人、夸张、绘画同样需要手法。从这点可看出王肇民和林凤眠均从中吸收了高更这个观念,换了一个说法去说便成了他们的通话录)。从现代绘画开始,色彩将扮演着音乐性的角色。色彩如同音乐,是一种震动,并有能力促进大自然中最寻常、最隐秘的事物,那就是他的内在力量。就我的感受而言,色彩本身是难以理解,而色彩的运用也不可能有逻辑性,每次使用色彩,并不是为了绘画,而是为了创造音乐般的感受。由此可见,高更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形式,手法趋成熟。重视表达出自己所见,所想以及心中的情感。由于高更的爱好。让高更作品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们不确定是否真正存在的世界高更自由的涂抹清晰地证实了我们内心的遐想。(行动性和冒险精神是优秀艺术家必须的气质)。

  关于我谢丙勇的各阶段风格演变尚待有时间再书写。

  2008年元月6日(来源:博宝艺术家网)